氨化秸稈的主要氮源
秸稈氨化的主要氮源有液氨、尿素、碳銨和氨水。
(1)液氨:液氨又叫無水氨,分子式為NH3,含氮量為82.3%。常用量為秸稈干物質的重量的3%,它是最為經濟的一種氨源,氨化效果也最好。
液氨的沸點為-33.33℃,氨氣密度為0.588(空氣為1),液氨密度為0.617(而水為1)。不同溫度下的蒸氣壓,-17.8℃時為107.87千帕,38℃時為1363千帕。氨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需要在高壓容器中才能使其保持液態。因此,液氨需要高壓容器來貯運(如氨罐和氨槽車等),一次性投資大,此外,液氨屬于有毒易爆物質,要注意防爆等安全問題。氨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20%左右,點火就會發生爆炸。爆炸事件雖然極少發生,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2)尿素:尿素的含氮量為46.67%,分子式為CO(NH3)2,在適宜的溫度和脲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化學反應式為:
CO(NH3)2+H2O→2NH3↑+CO2
生成氨可以氨化秸稈。尿素的用量可以在很大的范圍內變化,氨化均能成功。如果兼顧到氨化的效果和經濟性,則推薦用量為秸稈干物質的4%--5%。
尿素可以方便地在常溫常壓下運輸,氨化時不需要復雜的設備,且對健康無害。此外,用尿素溶液氨化秸稈,對密封條件的要求也不象液氨那樣嚴格。據有關資料介紹,孟加拉國一些農戶用竹筐作為盛料用具氨化秸稈,筐內墊上芭蕉葉,即可以氨化成功。另據《黃牛》雜志報道,安徽省科技人員以尿素為氮源無覆蓋氨化,亦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對在農村條件下推廣應用秸稈氨化技術是很有利的因素。目前,尿素是我國普遍使用的一種氮源,氨化效果好,僅次于液氨,比碳氨好。
(3)碳氨:碳氨的含氮量為15—17%,分子式為NH4HCO3。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可以分解成為氨、二氧化碳和水。化學反應式如下:
NH4HCO3→NH3↑+CO2↑+H2O
按照液氨的含氮量和用量推算,碳氨的用量應為秸稈干物質的14—19%,但浙江農業大學和山西農業大學的試驗表明,8—12%的用量就基本達到了高用量時的效果,在生產實踐中也證明了這一點。
碳銨是我國化肥工業的主要產品,供應充足,價格也便宜,零售價每噸為300元左右(尿素1000元以上),而且使用方便,由于碳銨是尿素分解成氨的中間產物,從理論上分析,只要用量適宜,碳銨處理應該能達到尿素處理的類似效果。另據浙江農業大學報道,在南方梅雨季節用尿素和碳銨進行對比試驗,尿素氨化的秸稈霉斑較多,而碳銨氨化的秸稈霉斑較少,這說明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碳銨比尿素有一定的長處。由于碳銨分解受溫度影響,低溫下分解不甚理想;用氨化爐氨化,溫度可以達到90℃,碳銨能完全分解,一天就可以氨化成功。
(4)氨水:以液氨做為氮源為例。它是氨的水溶液。氨水的濃度不等,一般為20%。常用量為秸稈干物質重理的12%。由于氨水含氮量低,其運輸量很大,僅適合于臨近化工廠的地方應用。
除了以上四種主要氮源之外,人和動物的尿也可以用作為氨源氨化秸稈。但是,尿的收集比較困難,限制了在生產中的應用。宜春高新技術專利產品開發中心對本文具有編著權,凡轉載者請通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