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境
1.1 雞場環境
規模雞場周圍環境、空氣質量符合NY/T388外,還應符合以下條件:
a 雞場周圍3km內無大型化工廠、礦;
b雞場距離干線公路、飲用水源、居民點1km以上;
c、雞場與其它規模畜牧場應保持一定有效安全防疫距離。
1.2 雞舍環境
1.2.1 雞舍內的溫度、濕度環境應滿足不同飼養階段的需求。
1.2.2 雞舍內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應符合NY/T388的要求。
1.2.3 雞場生產區、生活區分開,雛雞、成年雞分開飼養
2 雞場的設施設備
2.1 設施
2.1.1 雞場凈道和污道要分開。
2.1.2 雞場周圍要設隔離帶。
2.1.3 雞舍應有防鳥、防鼠設施。
2.1.4 雞舍地面和墻壁應便于清洗,清毒。
2.1.5 雞場應建雞糞貯存和污水處理設施。
2.2 設備
2.2.1 雞籠安裝分階梯式和重疊式,最佳為三雞一籠,每雞應占有籠底面積470cm2~500 cm2,8cm~10cm的料槽位,每籠應有一只飲水器。
2.2.2 器具數量應滿足各階段飼養的需要。
3 飼養條件
3.1 飲水
3.1.1 水質符合NY5027要求。
3.1.2 經常清洗飲水設備,要求夏季每天至少2次以上,冬季每天1次以上,并定期消毒。
3.2 飼料
3.2.1 使用符合無公害標準的配合飼料,建議參考使用飼養品種飼養手冊提供的營養標準。
3.2.2 添加預防應激的維生素添加劑,礦物質添加劑應符合NY5042的要求。
3.2.3 不得在飼料中添加諸如砷、鉻、銅等有毒有害化學制劑。
3.2.4 不得使用霉敗、變質、生蟲或被污染的飼料。
4 引種
4.1 商品代雛雞應來自獲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父母代種雞場或專業孵化場。
4.2 雛雞不能帶雞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體病等蛋傳疾病。
4.3 不得從疫區購買雛雞。
5 育雛期飼養管理
5.1 育雛舍
育雛舍不應靠近其它雞舍,雞舍四周應有圍墻隔離,出入圍墻大門口應設有消毒設施,車輛和人員進出應消毒。
5.2 育雛方式
育雛方式通常分為兩類:網上育雛和籠育。
5.2.1 網上育雛
是把雛雞飼養在離地面50㎝—60㎝的鐵絲網、特制塑料網或竹片上,網的結構可分為網片和框架,視飼養數量多少與操作方便可分為若干單元。
5.2.2 籠育
育雛育成一貫制籠養,通常是先將雛雞在裝有取暖裝置的多層籠內育雛,以后在育成期將雞分到另一座或幾座多層籠中飼養,適于較大規模雞場采用。
5.3 育雛的準備
5.3.1 育雛室
要求環境安靜,保溫,有良好的通風條件,便于沖洗、消毒。
5.3.2 器具
器具數量應滿足飼養的需要,并經常進行清洗、消毒。
5.3.3 藥品
育雛期常用藥品有維生素、葡萄糖、消毒藥,預防和治療疾病使用的藥物應符合NY5040的要求。
5.4 預溫
根據不同季節和取暖方式,應提前12小時~24小時給育雛室升溫。
5.5 接運雛雞
雛雞采用一次性包裝貯運;雛雞到育雛室后應進行檢查清點,健康雛分群入舍,淘汰殘次雛雞。
5.6 環境控制
5.6.1 溫度
1—2日齡溫度為33℃~34℃、1周齡31℃,以后每周下降2℃~3℃,6周齡降到18℃至脫溫。
5.6.2 濕度
1—10日齡相對濕度70%左右,10日齡以后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
5.6.3 密度
一般1周齡內40只/m2,6周齡時15只/m2。每群以300-400只為宜.
5.6.4 光照
1—3日齡,光照時間24h/d—20h/d,光照強度4 w/m2~5w/m2,從4日齡起每周遞減光照時間2h~3h,直到自然光照。
5.7 適時飲水和開食
5.7.1 初飲
一日齡雛雞第一次飲水稱初飲。雛雞出殼后36h內應給予飲水。
5.7.2 飲水
最初1~3天飲水中可按規定用量加入葡萄糖、維生素、抗生素等,含藥飲水宜在4h內飲完,水溫應在25℃左右,整個育雛期間做到飲水不間斷。
5.7.3 開食
雛雞第一次吃食稱開食。一般在初飲后3小時即可讓雛雞開食。育雛期應每天喂料6—8次。
5.7.4 斷喙
斷喙一般在7—10日齡進行,用專用的斷喙器斷喙,斷喙時切去雛雞上喙的1/2、下喙的1/3,燒灼時間為2.5s~3s,不能太快。為防止因斷喙帶來的應激和出血,在斷喙前兩天可在日糧中和飲水中添加多種維生素(主要為維生素C和維生素K)。
6 育成期的飼養管理
6.1 轉群
從育雛階段到育成階段,隨著日齡增加,雛雞對飼養環境的溫度、飼料、光照等條件要求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為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應在育雛期結束時把雛雞轉到育成雞舍飼養。
6.1.1 育成雞舍
一般規模養雞,通常將育成階段的雛雞轉入產蛋雞舍飼養。轉群前一周雞舍與設備應先進行清洗,然后進行徹底的熏蒸消毒。
6.1.2 淘汰病弱傷殘雞
轉群前,育雛雞舍內應做好帶雞消毒前及時淘汰病弱殘傷雞,以利轉群。
6.1.3 轉群與轉群后的注意事項
轉群前后雛雞的日糧中應補充多維素等抗應激藥物。
轉群后一周內應特別加強飼養管理,以利適應環境,一周后可按育成雞的管理技術正常操作。
6.2 體重控制
6.2.1 稱重
育成期間的雞每周末應稱重一次,稱重雞只的比例是該批雞的5%,一般不少于50只。稱重一般應空腹,稱重 時間應保持一致;對稱重的雞應隨機抽樣,并應注意各飼養小區和各層籠子雞只的代表性;雞只應逐只稱重,作好記錄,求得平均體重和標準差及變異系數。
6.2.2 判定
每周稱重后與該品種雞的標準體重進行對照,如果有80%的雞在標準體重線上下各10%的范圍內,即認為是發育正常。如果超過標準體重則應采取相應的限飼方法,控制體重;如果達不到標準體重,則應加強飼養管理。
6.3 光照
育成期光照時間應逐漸減少,光照強度逐漸減弱。密閉式雞舍光照時間應控制在10h/d以下為宜。在開放式雞舍利用自然光照,不同季節的自然光照時數不同,應采取措施,避免光照時間的延長。
7 產蛋期的飼養管理
7.1 飼養方式
有平養和籠養兩種方式,規模雞場應采用籠養。
7.2 開產前的管理
育成雞在17周齡時,即實行產蛋前期的飼養管理辦法,應根據育成雞的體重、光照計劃等調整飼養管理方案,采用過渡期的飼料配方,特別應注重飼料中含鈣量的逐步增加。
二次斷喙應在開產前完成。
7.3 產蛋期的環境控制
7.3.1 產蛋階段的最佳溫度為15℃~20℃,應避免一日內溫差過大。
7.3.2 舍內理想的相對濕度為60%~70%。
7.3.3 保持雞舍內的空氣環境良好。
7.3.4 從 18~20周齡開始增加光照刺激,開放式雞舍應根據當地的日照長短進行補充人工光照,最長光照時間為16h/d,光照強度恒定在2w/m2—3w/m2,產蛋階段的光照時間只能增加不可減少。
7.4 飼喂
產蛋階段自由采食,每天加料二次,保持飼料新鮮。產蛋階段應根據飼養標準的要求及氣溫、采食量、產蛋率、蛋重的變化而及時調整飼料配方。
7.5 雞蛋收集
7.5.1 盛放雞蛋的蛋箱或蛋托應經過消毒。
7.5.2 集蛋人員集蛋前應洗手消毒。
7.5.3 集蛋時將破蛋、砂皮蛋、軟蛋、特大蛋、特小蛋單獨存放,不作為鮮蛋銷售,可用于蛋品加工。
7.5.4 雞蛋產出到蛋庫保存不得超過2h。
7.5.5 雞蛋收集后立即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庫保存。
7.5.6 雞蛋應符合蛋衛生標準GB2748和NY5039的要求。
8 防疫
8.1 獸藥使用
8.1.1 雛雞、育成雞前期為預防和治療疾病使用的藥物,應符合NY5040的要求。
8.1.2 育成后期(產蛋前)停止用藥,停藥時間取決于所用藥物,但應保證所產的雞蛋藥物殘留量符合要求。
8.1.3 產蛋階段發生疾病應用藥治療時,從用藥開始到用藥結束后一段時間內(取決于所用藥物、執行無公害食品蛋雞飼養用藥規范)產的雞蛋不得作為商品蛋出售。
8.2 免疫
雞群的免疫要符合NY5041的要求。按當地動物防疫監督部門制定的免疫程序搞好免疫工作。
8.2.1 商品蛋雞推薦免疫程序見表1的規定 表 1
接種日齡
|
疫苗品種
|
免疫接種方法
|
1
|
馬立克氏病液氮苗
|
頸部皮下注射
|
新威靈
|
飲水或噴霧
|
3-5
|
傳染性支氣管炎活疫苗H120
|
點眼或滴鼻
|
7
|
新城疫活疫苗L系
|
滴口或滴鼻
|
10
|
禽流感油乳劑(二價H5、H9)滅活苗
|
頸部中下三分之一處皮下注射0.2ml
|
12
|
傳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
|
飲水
|
15
|
雞痘活疫苗
|
翅下刺種
|
21
|
新城疫-支氣管炎(三價)二聯油乳苗
|
皮下注射
|
22-24
|
傳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
|
飲水
|
30
|
傳染性支氣管炎活疫苗H52
|
點眼或滴鼻或飲水
|
35
|
傳染性鼻炎氫氧化鋁佐劑滅活苗
|
皮下注射
|
60
|
新城疫油乳苗或新城疫活疫苗I系苗
|
肌注
|
70
|
傳染性喉氣管炎凍干苗
|
飲水
|
80
|
禽流感油乳劑(二價H5、H9)滅活苗
|
頸部中下三分之一處皮下注射0.5ml
|
90
|
新城疫-支氣管炎(三價)二聯油乳苗
|
皮下注射
|
100
|
傳染性鼻炎氫氧化鋁佐劑滅活苗
|
皮下注射
|
110
|
新城疫-支氣管炎-減蛋綜合癥三聯苗
|
皮下或肌注
|
130
|
禽流感油乳劑(二價H5、H9)滅活苗
|
皮下注射0.5ml
|
8.3 免疫監測
對雞新城疫、禽流感等進行定期監測
9 消毒
9.1 消毒劑
9.2 消毒制度
9.2.1 環境消毒
雞舍周圍環境每2~3周用2%火堿液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場周圍及場內污水池、排糞坑、下水道出口每1~2個月用百毒殺或消毒威消毒1次。在大門口設消毒池。
9.2.2 人員消毒
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要經過洗澡、更衣和紫外線消毒。飼養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傳染病患者不得從事養殖工作。
9.2.3 雞舍消毒
進雞或轉群前將雞舍徹底清掃干凈,然后用高壓水槍沖洗,可分別選用過氧乙酸、百毒殺或消毒威等消毒液全面噴灑,然后關閉門窗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
9.2.4 用具消毒
定期對蛋箱、蛋盤、喂料器等用具進行消毒,可先用0.1%新潔爾滅或0.2%—0.5%過氧乙酸消毒。然后放入密閉的室內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30min以上。
9.2.5 帶雞消毒
經常進行帶雞消毒,消毒應在撿蛋后進行。常用的消毒藥有0.3%過氧乙酸、0.1%新潔爾滅、0.1%的次氯酸鈉
9.2.6 接運雛雞的車輛應先進行清洗消毒;
10 滅鼠
定期投放滅鼠藥,控制嚙齒類動物,投放鼠藥要定時、定點,及時收集死鼠和殘余鼠藥并做無害化處理。
11 殺蟲
防止昆蟲傳播傳染病,常用高效低毒化學藥品殺蟲。噴灑殺蟲劑時避免噴灑到雞蛋表面、飼料中和雞體上。
12 病、死雞處理
12.1 傳染病致死的雞及因病撲殺的死尸應按GB16548要求進行無公害處理。
12.2 雞場不得出售病雞、死雞。
12.3 有救治價值的病雞應隔離飼養,由獸醫進行診治。
13 廢棄物處理
13.1 雞場廢棄物須經無害化處理后方可利用。
14 記錄
每批雞要有完整的記錄資料。記錄內容應包括引種、飼料、用藥、免疫、發病和治療情況、飼養日記等。記錄資料至少保留2年。
15 運輸
運輸運送雞蛋的車輛應使用封閉貨車或集裝箱,不得讓雞蛋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進行運輸,車輛事先要運輸用消毒液徹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