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號修訂:
五、工廠化養殖的池水循環水裝置
首先必須清楚:工廠化養殖池循環水處理目標:養殖池水中懸液的糞便和有機殘骸物質-以及過量的生物絮團;
目的是配合強微的工廠化清水養蝦模式:是穩定日常的水質(減少氨氮和亞鹽的發生源頭,減少氨氮和亞鹽的壓力);
而前面說的集污+排污,針對的目標是:死蝦和蝦殼,以及大的顆粒物質;
循環水在我們的工廠化養蝦是非常重要,循環水做得好,尤其是池壁和池底是一直保持得非常干凈的,將來起蝦之后,可以看到池底非常干凈,粘滑現象顯著減少等等,更重要的是,它是控制氨氮和亞鹽的重要措施之一。
1、海水和半海水工廠化養蝦的循環水裝置
海水和半海水(15‰左右鹽度)的工廠化養蝦比較成熟,產量也比較穩定,成功率也很高,這里的原因:
一是歸功于海水資源的豐富,可以采用每天大換水的方式穩定水質,在遇到問題時(氨氮亞鹽和病蝦問題)甚至可以超大量換水的方法來解決一大半問題;
二是歸功于海水中的礦物質豐富,對蝦蛻殼相對順利,同時也相當的耐受高亞鹽甚至高氨氮的影響,有時亞硝酸鹽持續爆表也不會有大問題(當然,這完全可以通過“強微脫氮菌擴培液”來解決);
三是:正是因為產量高和穩定,以及規模化優勢,所以資金實力也雄厚,可以集中采用大循環水處理工藝,來穩定水質,例如大型“微濾機+蛋白分離器的)的方式來做養殖池循環水處理;
⑴ 海水和半海水養殖的循環水處理工藝:機械物理處理法
適合于整場或一棟工廠化養蝦池的循環水處理需要
① 微濾機:最簡單的就是用微濾機來處理顆粒懸浮物,純粹是過濾的原理,至少200目的篩網,微濾機需要反沖洗水,大概每處理1噸尾水需要反沖洗水10公斤;
只是物理過濾,除去肉眼可見的顆粒懸浮物,不能除氨氮和亞鹽;也不能除去水中弧菌等有害細菌;
② 蛋白分離器(帶臭氧加注消毒):利用氣浮原理分離水中有機殘骸,以及部分溶解于水中的有機質也能通過臭氧處理凝固后析出分離;適合于整場集中處理尾水;
臭氧除了滅菌除弧菌外,還可同時將水中還原性金屬元素氧化,脫色脫臭,和將氨氮氧化,轉化成硝基氮;
③ 微濾機+蛋白分離器:先微濾機預處理,可以顯著減少蛋白分離器的處理壓力,再經過蛋白分離器分離可溶的蛋白和小肽分子,并加注臭氧氧化氨氮和亞硝酸鹽,形成硝酸鹽形式,再返回養成池中,養成池中天天使用“強微脫氮菌擴培液”,可迅速脫除硝酸鹽和殘留的亞硝酸鹽;
④ 遇到特殊情況,如氨氮亞鹽爆表無法處理,或對蝦出現狀態時,才進行大換水,或海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可每持續天換水20~30%處理;

機械循環處理設施
|
⑵ 海水和半海水工廠化養殖,也可采用后述的極簡單的物理過濾和固液分離設備,以適用于資金并不雄厚的養殖戶;
具體看后述淡水工廠化循環水中的內容,這里不累述;
即實際上,這是一種:“簡單的物理過濾或固液分離器+強微菌劑”的工藝,這里強微菌劑代替了蛋白分離器的作用(脫氮作用);
2、針對內地淡水工廠化養蝦的循環水處理工藝
內地淡水工廠化養蝦,更必須采用極致的循環水處理工藝,因為內地承擔不起換水的成本(需要大量的海鹽或海水晶消耗),簡單的循環水功率消耗只有50瓦/50立方米(成本很低的);
再配合利用強微強大的脫氮菌優勢,用“強微脫氮菌擴培液”強效脫除氨氮、亞硝酸鹽,則可以只采用“簡易的過濾裝置或固液分離器”就可以了,不需要使用蛋白分離器;
采用強微的循環水工藝可以簡化到:“簡易過濾器+強微高效脫氮菌劑”來處理,其中強微高效脫氮菌,代替了蛋白分離器的功能;
下面按各種循環水處理工藝的優劣排序來講述內地循環水處理的各種工藝,以供養殖戶選擇利用;
⑴ 方法一:微濾機循環水處理工藝為最佳選擇(適用于大規模工廠化養蝦)
① 微濾機工作圖解:從預埋于地下的排污管中間截流一支流管,裝閥門控制,支流管進入微濾機的水位和養殖池中的水位在一個水平面上;微濾機過濾網為200目(但還不夠),必須在后面加上1~3立方米的毛刷過濾兼沉淀池(沉淀池底部做成倒錐形,接一排污管道出來,定期排去沉淀的污物即可),實現清水養蝦模式;
微濾機安裝在“過濾水池”中間位置,右側進水端和微濾機圓桶內相通,進入微濾機圓桶內,“過濾水池”左側則為出水端,出水端和微濾機圓桶外相通,為過濾之后的清水,但里面仍然有極細膩的有機碎屑,所以,這里還要裝一小段毛刷池(1-3立方就夠了),后面再安裝一臺功率相當的小水泵,將過濾后的清水,抽回養殖池中,即回流水;
② 微濾機的自動開頭設置:平常情況下微濾機是不開轉桶和反沖洗的,“過濾水池”右側進水端不斷進水,進入圓形濾桶內,當濾桶上的200目篩網不斷被堵塞后,圓形濾桶中的水位不斷升高,當水位升高到觸碰到上水位開頭后,微濾機自動啟動轉動電機,和反沖洗電機,進行轉鼓過濾和反沖洗;隨著反沖洗篩網后,過濾篩網變得更為通透,水位開始下降,當水位下降到觸碰到下水位開關后,微濾機自動停止轉鼓和反沖洗操作,如此周而復始,節省電能;
③ 微濾機池水位的自動控制:左側出水端的清水,接一段毛刷池兼沉淀池,后面再用小水泵抽回養殖池內,這樣“過濾水池”中的水位就開始下降,比養殖池水位變低,形成水位差,則養殖池中的水,通過地下排污管自動虹吸,通過支流管再循環不斷地進入“過濾水池”的右側進水端;
如此不斷地形成了循環水的操作,并且是全自動化,無人值守的循環水工藝;
反沖洗水大約占處理水量的1%,用自來水或外源水作為沖洗水,沖洗后的污水,流入工廠化養蝦場的集污井中,再抽到尾水處理場,或如果有外塘的話,可以在外塘中養殖濾食性的鳙魚,花白鰱魚等,進行水質處理,或人工濕地(種植蓮耦或其他水生植物)進行處理;

微濾機適用于大規模工廠化養蝦場的方案 |

實踐應用圖例 |

N個養蝦桶養殖池可以共用一套微濾機系統的設計 |
④ 對于沒有安裝地下排污管的養殖戶:可以用下圖安裝使用全自動微濾機(進水端改成左側虹吸進水,出水端用小功率水泵抽回養殖池)
沒有了地下排污拔管后,關于如何排掉養殖后期的蝦殼和死蝦:可在鍋中鍋內安裝一臺切割式吸污泵,同時鍋中鍋可以做大一些,方便置入吸污泵,中后期可每天定期開啟幾次吸污泵,以便吸出蝦殼和死蝦,一般來說,活蝦也不會到這里來,這里太臟臭,當然,也不可避免會吸出一些活蝦,這是正常的損失;

適用于沒有地下排污管的養殖戶
|
⑵ 方法二:毛刷過濾兼沉淀池(適用于大小規模工廠化養蝦中)投資小,效果好
① 裝置工作原理:養殖池內污水,經由地下排污管,經過截流支管,水閥,因虹吸原理進入毛刷過濾兼沉淀池中,經過至少2折流的毛刷過濾后,進入最后一個清水隔中,在這里放置一臺50瓦的小水泵,抽回養殖池中;
毛刷過濾兼沉淀池中,需要由人工定期用吸污器,吸取毛刷上落下的污物,并倒掉;
視情況,每天開啟循環水處理的時間,前期至少5小時/天以上,中后期慢慢延長時間,極端時后期要每天開啟20小時/天以上;
這樣不斷的循環水處理,池水會變得非常干凈和清爽;

適用于有地下排污管的用戶
|

實踐中的效果圖 |
⑶ 方法三:簡易過濾裝置(只適合于臨時緊急使用)
① 采用棉布袋過濾法(過濾效果好但勞動強度大);
棉布堵塞后是非常難以清洗的,棉布袋過濾只適用于臨時緊急處理水質時用,或養殖規模極小的養殖戶使用,因為清洗棉布袋的工作是非常巨大的,規模一大就受不了;當然旦堵塞棉布,則水會溢出(不過也是溢到池中而已),所以,也還得經常有人觀察,及時清洗濾布;
② 采用雙層篩網過濾法(上層100目,下層200目篩網),過濾效果略差,但勞動強度小,簡單的反沖洗就可以重復使用;
強烈建議用后一種雙層過濾篩網的方法,因為這種娟網是鋼性的,糞便或碎屑堵塞后,可以用人工反沖洗幾秒鐘,就可以再重新使用了;規模大一些的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jpg)
每天開啟幾小時或緊急時用
|

因為反沖洗更為簡單,每天可開啟18小時 |
效果圖如下表

極其簡易的物理過濾循環水裝置 ,配合強微用菌方案來操作
|
.jpg)
經過循環水堅持處理后,起蝦清理池子時,底部仍然是非常干凈的,只有池壁上有一些粘滑
|
3、 工廠化養蝦就是:“集污+排污”+“微濾機或固液分離器循環水”+“強微菌劑”
傳統半海水工廠化養殖循環水裝置是:“集污+排污”+“微濾機+蛋白分離器”;
強微的方案是:“集污排污”+“微濾機或固液分離器循環處理“+”強微用菌方案”,同樣來達到處理水質,預防氨氮和亞硝酸鹽,控制COD,依靠強大的脫氮菌和分解力強勁的菌株,來達到代替蛋白分離器的作用;并只需要最簡單的微濾機或固液分離器設備,或棉布過濾裝置;